<熊出沒注意>:海綿 刺蝟 和傻瓜(熊秉元)

2010年08月11日蘋果日報

大學聯考已放榜,學校即將在9月中開學。為了迎接新生,學校安排新生訓練。課程之一,是以分組的方式,請校內老師和同學們碰面,談話1小時。我忝為受邀者之一,答應和兩組不同科系的新鮮人碰面。可是,雖然已經任教20餘年,要對新鮮人耳提面命,卻讓我頗為遲疑。

這群年輕人的年齡,和我兒子相仿;他去年是新鮮人,我當然可以站在父親的立場,將心比心的發揮一番。然而,反躬自省,這個角色我並不成功。「沾美西餐廳」的老闆陳登壽,經常向他兒子道歉,希望他兒子原諒──因為他沒當過爸爸,不知道怎麼做才好。
陳登壽的雅量,我沒有;而且,對我自以為是的諸多意見,兒子的反應經常是兩個字:「白癡!」所以,以父之名自矜自是,顯然不討好。那麼,換個身分,站在老師的立場,也許還可以略陳固陋。

老學生對師最客氣

多年來,我教過許多班別,有很多不同背景和層級的學生──包括不少父子、父女、母子、夫妻檔。仔細想想,我發現有一些特別的規律性。首先,學生可以分成三類:大學生、研究生(碩博士)、和在職進修╱推廣教育的「老」學生。對老師的態度,剛好和年齡成反比:老學生最客氣,其次是研究生,最後是大學生。學習的熱誠,排序也相同。
其次,無論班別,我一向要求課前預習;而且,針對指定進度的內容,在課前以書面提出問題,作為上課討論的基礎。由問題的文字上,也可以察覺出一種趣味。大學生們,特別是大一大二的年輕人,提出問題時最義無反顧、理直氣壯。似乎,他們認為教材(有些是我筆下作品)荒誕無稽;似乎,他們睥睨山河,手中揮舞著巨劍大纛,決心斬除無知和謬誤。
這兩種規律性,本身就值得探究。在職班╱推廣教育的老學生們,對老師客氣,一部分原因當然是世故使然,希望維持好的人際關係。另外的原因,是他們離開學校一段時日,有機會重新學習,就像海綿一樣,貪婪地希望盡可能吸取養分。而且,社會上的歷練和工作經驗,使他們累積了一個豐富的資料庫(data bank);一旦能在課堂上學到理論,剛好能和經驗聯結,並且互相印證。在「老」學生的課堂上,往往看到一雙雙灼熱發亮的眼睛!
相形之下,研究生們已經浸淫知識好些年,稍通學習的步驟和老師的良窳;所以,他們多半循序漸進,表現持平。最特別的,當然是大學生,尤其是大一大二的年輕人。他們的資料庫 儲藏有限,閱歷多半平淡平凡;可是,在言辭態度上,不只是初生之犢,幾乎是目空一切。他們對現有制度和周遭的一切,似乎有種挑戰權威、打倒權威的架式── 有點像刺蝟一樣,而且隨時武裝上陣!

新鮮人試著當海綿

也許,這也正反映著他們階段性的變化:高中以前,一切循軌道移動,進了大學之後,自由度大增;他們被期望獨立自主,可是資料庫的條件,卻還不足以讓他們拿捏得宜;所以,他們對於新的學習環境,幾乎有點生物本能般的,選擇的不是欣賞投入,而是批判懷疑、乃至於否定。
因此,對於這些剛踏入校園的年輕朋友,雖然有點夏蟲不可以語冰,我還是只能四平八穩、官模官樣、窠臼八股般地重複:剛進大學,最好試著當海綿,不要當刺蝟。而且,如果不太困難的話,勇於當傻瓜;認定一兩個簡單明確的目標,傻裡傻氣地去追求,自得其樂!
我在表格上填的講題,就是:「海綿、刺蝟、和傻瓜!」

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、中國科技大學講座教授,近著《吃魚的方法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衣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